江苏伟德国际1946bv官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请当“心”!
发布     :2023-12-30 15:26:34 浏览:634次

微信图片_20240110153459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天气寒冷时   ,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血流缓慢   ,血液黏度增高,进而心  、脑负荷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于破裂,冠状动脉易痉挛 ,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特别是中老年人群要做好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工作。

冬季护心脑血管

01抵御寒流的袭击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好保暖工作  。外出时及时添加衣物 ,必要时应适当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 。

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时 ,如必须外出,一定要穿着保暖的衣服和鞋袜  ,脚部保暖尤为重要,鞋袜的尺码适当宽松一点,不要影响到腿部和足部的血液循环 。

微信图片_20240110153510

02健康饮食不懈怠

传统的饮食习俗认为  ,冬天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 ,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  ,健康饮食不容懈怠  。膳食总体上要低盐   、低脂肪  、低胆固醇 ,常吃新鲜蔬菜对降低和稳定血压也有好处。冬季仍然要按照膳食营养平衡的原则来合理安排饮食,要注意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    。

微信图片_20240110153519

03避免情绪激动

突然的情绪激动也会威胁心血管健康。尽量保持心态平和  ,注意休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


04注意养护血管健康

血管老,人就老。人体就像一棵大树,血管如同根系脉络  ,它们保持年轻,人才能永葆活力  。人体里的血管堵塞不是一朝一夕之间造成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  ,加上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的“助攻”  ,血管壁才会逐渐变厚    、变硬 ,也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血管事件  。


血脂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被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   。


血脂异常的危害是可以引起人体的脂代谢紊乱   ,其直接的损害是可以引起或加速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从而继发一系列心脑及外周血管的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冠心病等 ,因此血脂异常目前已经被视为最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微信图片_20240110153529

一些调节血脂类的产品也可以考虑     ,如银杏叶类产品 ,如果购买保健食品注意其产品功能声称是否具有调节血脂功能 。

微信图片_20240110153539

数据研究表明,在临床上应用银杏叶提取物,可明显减少患者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   。研究证实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类和银杏萜内酯类化合物 。


黄酮是银杏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银杏叶及种仁中,尤其在银杏叶中的含量很高,银杏黄酮主要包括单黄酮、双黄酮和儿茶素。银杏黄酮是很好的抗氧化剂   ,对血脂调节有积极正向作用。

微信图片_20240110153551

05冬季要注意养心


保证心脏的营养充足很重要   ,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比较多,比如心肌细胞的正常运作就需要充足的辅酶Q10,它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中很关键的营养元素     ,心血管疾病人群容易缺乏  ,合理的补充有助于心血管的健康养护。


一般情况下  ,人体可以合成辅酶 Q10   ,但合成过程复杂,因为受到基因  、年龄 、营养 、基础疾病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


研究表明,人在出生时   ,体内的辅酶 Q10 含量是比较低的 ,到 20 岁左右时含量达到高峰 ,但是在 25 岁以后合成能力逐渐下降 。有研究显示 ,77 岁的老人比 20 岁的年轻人  ,心肌中的辅酶 Q10 含量减少超过 50%   。


辅酶Q10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  ,与人体健康紧密相关 ,如果身体因为精神压力、环境污染 、病毒侵害、衰老等原因导致辅酶Q10消耗  ,就需要通过食物或辅酶Q10产品来额外补充 。

微信图片_20240110153601

06定期体验

了解自己的心脏功能   、血糖   、血脂水平和血压高低 。尤其有高血压病史者应经常测量血压  ,了解情况 。


冬季呵护心脑血管,还要注意避免久坐    、熬夜    、酗酒等 ,谨防过度疲劳 ,免疫力下降 ,希望大家都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天    !


参考资料    :

[1] 黄和平,黄鹏等.银杏 :栽培、药效研究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2]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1(12).

[3]薛茂云.辅酶Q10的营养作用及应用[J].营养与检测.2010.01

[4]赵静.辅酶Q10有什么作用[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22(Z2)

[5]马菊,石宁.食品中应用辅酶Q10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9.24(2)


网站地图